第二十九章 文化产业
/>   王静辉对司马光这个在熙宁变法中保守派的首脑那一套“节流”的财政理论非常了解,典型的中国封建王朝的国家财政理论,他也非常希望能够有机会向他灌输一些后世的财政理念,虽然他在这方面的知识也是一鳞半爪,但还是托中国后世大学教育中必修课《政治经济学》的福,还多多少少知道其中最最基本的一些概念,他并不指望这些东西能够彻底让司马光财政观念得以改变,但能够影响甚至是改良,他也就非常满足了。他还有一个想影响的人便是现在还待在金陵丁忧的王安石,这个家伙正好和司马光相反,用的是“开源”政策,他的财政观念要比司马光强多了,但他对财政的认识毕竟还处在摸索阶段,在施政的过程中过于暴虐,反而动摇了国家的财政根基,有些竭泽而渔的架势。

  王静辉对他们说道:“我知道在文人的眼中,对商人的印象是十分不好的,但各位先生你们也可以仔细的考虑一下,现在我大宋经历了百年的和平生活,大宋的财政收入中间有一半是商人贡献的,我们眼前汴都开封这一片繁华景色,中间也少不了他们的贡献。”

  “但商人重利轻义,实为不可信任啊!”司马光反驳道。

  王静辉没有直接驳斥他话,说道:“现在人口也比太祖、太宗皇帝在位的时候要多出几倍,相信大家也知道朝廷对于土地兼并的控制并不是很严厉,人口增加而土地兼并也愈演愈烈,大量的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我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趋势会更加明显,如何来妥善安置这些从农村流向城市的人口可以说关系到大宋稳定的根本!除非朝廷能够下决心来限制地主的土地兼并行为,否则这种趋势将不可阻挡,但这样做也会引起社会的不稳定,而商人开办的大量的各种作坊能够有效的吸纳这些人口,从而无声的化解这样的矛盾。各位可以简单的想一想:印刷这一本书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摆上书摊来销售,造纸需要雇工、排版印刷需要雇工、装订包装需要雇工、运送贩卖也需要雇工。诸位可以想想:如果‘文化产业’能够步上一个良性循环,这中间将会有多少人会以此来养家糊口?这能够给我大宋朝廷带来多少财政利税收入?这将是一个让人难以想象的数字!”

  王静辉慢慢的走到窗前,把窗户打开,可以看到汴都正在处于节日的喜庆当中,街上的行人也络绎不绝,他背对着司马光他们三个人慢慢的说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他转过身来对三个人说道:“三位先生都是饱学之士,当知道这天下众生大多数人还是受到利益的左右,这中间不仅仅是商人,也有官员、平民、王侯……商人也不过是天下芸芸众生中的一群人罢了,商人中间出几个败类这也平常的很,但他们不能代表所有的商人,我也可以算是一个商人,但今天所做的事情也不是受到众人的夸奖了吗?各位都是饱学之士,处事不必这么迂腐,商人是重利,但我们可以以此对商人加以引导,让他们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为朝廷和百姓做出好事来,当然他们从中取得一定的利益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就像农民种田一样。况且商人还有一项好处:那就是可以给我们的敌国辽国和西夏找点麻烦!”

  王静辉说完后看他们都不说话,心想:商人虽然富有,但在中国里上的地位还是非常低下的,即便现在的宋朝不施行抑商政策,他们的社会地位也没有多少改变,从这几个大儒的神情中就能看出这一点。

  不过相对与商人的地位来说,他们更关心的是王静辉所说的最后一句话:商人可以给敌国找点麻烦!苏轼好奇的问道:“改之,你这样说倒是很新奇,商人又不能冲锋陷阵,血撒疆场,他们又怎么能够给大宋的敌国找麻烦呢?”

  王静辉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反而笑着对苏轼说道:“子瞻兄素有才名,在下记得刚到汴都的时候,就听人家说道:‘开封苏子瞻今天作的词,明天就可以在辽国上京的街头听到人们争相诵读了!’”

  听王静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