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田中的信
举两得的事情。尤其是他盗挖的都是些古墓中的陪葬器物,这几乎都是再也无法重见天日的东西。这个行为曾经一度让田中由纪夫觉得自己是在为保护中国古物做贡献。但随着在中国国内的经历,田中由纪夫的想法在慢慢的改变,虽然没有像王大花说的“我们的就是我们的”那么激烈,但他也认识到,文物交流不是坏事,但一定要行得正坐得端,而不是偷偷摸摸的盗挖回去。为此,他向柳家明等人道歉,但依然坚持一个观点,如果柳家明等人有机会的话,一定要去日本看一下,看看他们是如何保护古物的。

  第三件事,田中由纪夫向柳家明透露了一个秘密,就盗挖中国古物这个事情,日本国内早已经成了一个有系统有组织的行为,是由政府层面推动的,也正因为如此,他才能以考古专家的身份进入到军中,军方也为此事提供极大的保障。而这一切的源头,就是流传于日本国内考古圈的一本书。早在一两千年前,中日之间就建立了外交关系,在唐朝期间达到了顶峰,无论是鉴真东渡还是遣唐使,都为日本引入了大量的中国文化,也极大的影响了日本的文化体系。各位遣唐使带回来的古籍、见闻录之中,除了描述大唐的繁荣之外,还对大唐的珍宝赞不绝口。后来日本进入明治维新,“把中国珍宝带回日本好好保管”的口号兴起,就有有心之人编撰了一本《大唐珍宝集录》。说是大唐珍宝,但实际上撰书已经从古籍中把中国从唐宋到明清的各种珍宝古物详详细细的统计了一遍,除了名称、样式、出处之外,甚至连后来的下落走向都做了分析。这本书一出来之后,变成了日本考古界的圣书,受到众人追捧。乃至于后来以田中由纪夫为代表的一批随军进入中国的考古专家都是人手一册,几乎就是按图索骥的去盗挖中国珍宝。这次田中由纪夫回国,他专门把自己手里那本《大唐珍宝集录》留给了柳家明,希望能做为自己之前行为的一种赎罪。

  看完信,柳家明默默的拿起了那个油布包,轻轻拆开之后,里面包着一本近一寸厚的册子,正是《大唐珍宝集录》的影印本。柳家明随手翻阅几下,把信和书都递给了胡婉秋,自己则长叹了一声,没有再说什么。

  从宋家住了两天,柳家明和胡婉秋起身往大连方向出发。现在虽然两人的通缉令已经不再起什么作用,但奉天城周围甚至整个东三省已经乱成了一锅粥,而这源头就是因为张元龙少帅就任协同军总司令一职务。

  新上任的张总司令自然是急于巩固自己的“少帅”头衔,至少也要拿出点样子来让别人看看,自己可比那个老爹强的多。秉承“说干就干”也可能是没有脑子的一贯作风,张元龙总司令对东三省境内的大大小小的军头们发出了命令,命令他们三日内通电表忠。

  问题是那些军头们并不这么想,凭什么啊?凭什么向你一个没兵没枪没粮食的毛头小子表忠心?反正日本人没说帮忙,那就打呗,现在可不就看谁拳头大?就算成不了什么“协同君总司令”,只要能打出点名堂和气势来,说不定还能有个什么辅助军、陪同军之类的,无非就是换个名字,谁还怕了这个要饭出身的毛头小子不成?

  这局势连个缓冲的过程都没有,张总司令命令下达第二天,一个愣头青就动了手,直接率部直奔奉天。其他人也坐不住了,一个个开始点兵拔营的奔赴奉天城,大有一副当年刘邦项羽“先入咸阳者为王上”的架势。

  张元龙总司令自然也不会坐在哪里等着被围,亲赴锦州把镇守部队带了回来,又从盘锦调来大量军需物资,大有死守奉天的架势。而此时的洋人们则集体失声了,仿佛是在等待一出大戏的开锣。只是苦了着奉天百姓,真的要是打起来,受苦还是这些无依无靠的人。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都认为要固守的张少帅的部队突然动了。他们舍弃了奉天突然出击,以奇兵之势击垮迎面来敌,紧接着纵横驰骋,连续击垮三路剑指奉天的军阀部队。他们作战灵活,机动性极强,进入迅速撤出果断,将以路部队击溃之后毫不迟滞,紧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