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苦涩
��不解的问了一句,顺带着小小的拍了刘洋一记马屁。

  刘洋脸上的笑容却更回家苦涩道:“盛名之下无虚士,怕只怕的是太盛难守啊!”

  听到刘洋说出这个话,朱建军的脸色一沉,脸上若有所思,却不敢再接着往下说了。

  太盛难守这句话,出自《墨子-亲士》篇。

  “今有五锥,此其铦,铦者必先挫。有五刀,此其错,错者必先靡。是以甘井近竭,招木近伐,灵龟近灼,神蛇近暴。是故比干之殪,其抗也;孟贲之杀,其勇也;西施之沈,其美也;吴起之裂,其事也。故彼人者,寡不死其所长,故曰:太盛难守也。”

  在这段文字的前面,墨子一直在说亲近贤士广听众议的重要性,最后得出结论说“归国宝不若献贤而进士”。话题的中心一直很明确。但这一段文字突然话锋一转,以锐器先折、快刀先损、甘井近竭、招木近伐为喻,又数列比干、孟贲、西施、吴起四人为例,说这些人很少不是死于他们的所长。最后得出结论,“太盛难守”。

  这段文字上接“归国宝不若献贤而进士”,下承“虽有贤君,不爱无功之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渡。一方面,贤人良士比国宝还要珍贵;但另一方面,贤士为什么这么少呢?因为受伤的总是贤人良士,长此以往,谁还敢再做贤人良士呢?只怕士文化要就此沉沦了。

  《墨子》是站在这个思路上既为有志于道德士人的处境担忧,又为贤士越来越少着急,于是悲叹“太盛难守”。

  这段话并非面向士人所说,而是对执政者所说的话,其意在于提醒执政者反思贤士很少的原因。

  有了这一段话,墨子才能引出下面的关键词,那就是:“兼王之道”。

  在这段话里面,墨子列举了比干、孟贲、西施、吴起四个人的故事。比干被害,是因为士志于道遇暴王。孟贲被杀,是因为力气很大也是罪。西施沉江,只是因为天生丽质难自弃,倾国倾城必须死。吴起之死,则是因为楚悼王为了争霸天下任用他实行变法,结果失去德义树敌太多。

  这四个人不同的死因皆暗示了“太盛难守”的根本原因,却又隐隐的暗示了统治者不会用贤人。

  这个话,朱建军怎么敢接?

  本部小说来自看书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