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迁都
  第68章迁都

  孙坚则率领程普、黄盖、韩当前来袁术营寨相聚,孙坚先和袁术见礼,袁术心虚,所以一改往日傲气,请孙坚坐下,孙坚以杖画地道:“董卓与我,本无仇隙。可如今我为大义奋不顾身,亲冒矢石,来与董卓决一死战,上为国家讨贼,下为将军家门之私;而将军却听谗言,不发粮草,致使坚大败,折损数员大将,将军何安?”袁术惶恐无言,良久方才道:“我也是受人欺骗,今日便斩进谗言之人。”说完下令将那献谗之人斩杀,然后再想孙坚赔礼道歉,孙坚为人豪爽,见袁术如此,又怎会再怪罪?当下和袁术作别,离开袁术营寨回到本寨。

  而虎牢关上李儒见吕布报告说有敌人他也打不胜,便打起了歪主意,向董卓进言说:“主公,我近日在街市闻听童谣曰:西头一个汉,东头一个汉。鹿走入长安,方可无斯难。臣思此言‘西头一个汉’,乃对应着高祖旺于西都长安,传一十二帝;‘东头一个汉’,乃应光武旺于东都洛阳,传至今日亦一十二帝。天运合回。主公将都城迁回长安,方可无虞。”

  董卓点点头,大赞有理,但还是道:“恩,如此甚好,我且问问奉先的意思。”毕竟吕布的谋略是董卓也承认的。但是事情传到吕布的耳中,吕布大为焦急,因为吕布知道董卓非常相信这种迷信的事情,自己若是说的太坚决反而招之不喜,于是提笔书写道:“孩儿闻听此事,也觉颇为有理,但是洛阳乃是长安东面的一处重镇,不可轻易防手,父亲应当妥善保护好洛阳不失才是,孩儿不才,愿意留守洛阳,一来可为父亲守卫东面之门户,二来也为父亲大人保护好撤退之路。望父亲大人三思。”

  书信一日即到,董卓正待答应,李儒却道:“主公,温侯如此,必有事因,长安具有天险,和函谷雄关,无人可攻下,主公不如将所有的百姓和财物移到长安,久据长安岂不是好?”董卓大感有礼,于是又把李儒的意思传给吕布,吕布一看到,肺都差点气炸了,大骂蠢货,但是也没有办法,虽然思量着董卓一旦撤退,自己就是独拒诸侯联军,正是用人之际,但是一想到史书上记载的董卓迁都时的惨景,哪里还顾得上自己的安危,立马叫来十吕将,命他们率兵帮助移民,还特别打招呼,财物不用管,一切都以百姓为先,而且还下达严令,叫夜殇一定要保护好张玲,洛阳到长安路途颠簸,加上张玲现在有了身孕,体质孱弱,怕是受不了这样的颠簸之苦。

  一切搞定,汜水关却就只剩下了四万两千士兵,而且只有五千骑兵,董卓早已经撤回了洛阳,准备移都事宜。董卓一回到洛阳,次日早朝,对文武百官道:“汉东都洛阳,二百余年,气数已衰。我观旺气实在长安,我欲奉驾西幸。你们各宜早日准备。”司徒杨彪道:“关中残破零落。如今又无故不要宗庙,弃皇陵,恐怕会百姓惊动。天下就真正的动乱了,望丞相鉴察。”董卓大怒道:“你想阻碍国家大计吗?”太尉黄琬见董卓发怒,丝毫不惧,依然出列道:“杨司徒之言甚为有理。前者王莽篡逆,更始赤眉之时,焚烧长安,尽为瓦砾之地;更兼人民流移,百无存之一二。今弃宫室而就荒地,非所宜也。”董卓冷冷的看了他一眼,道:“关东贼起,天下播乱。长安有崤函之险;更近陇右,木石砖瓦,克日可办,宫室营造,不须月余。你们不要再乱言。”司徒荀爽谏道:“丞相若欲迁都,怕是百姓骚动不宁了。”董卓大怒道:“我为天下大计,岂能顾惜小民!”即下旨罢罢黜杨彪、黄琬、荀爽为庶民。

  董卓出宫上车,只见二人望车而揖,众人视之,乃是尚书周毖、城门校尉伍琼。董卓现在心情不好,淡淡的问道:“你们有何事?”周毖道:“今闻丞相欲迁都长安,故来谏之。”董卓本来就很不爽,现在更是大怒道:“我一开始就是因为听你两个的话,保用袁绍;如今绍已反,你们具是一党!”命令武士推出都门斩首。遂又下令郭汜领兵五百,围住太傅袁隗家,不分老幼,尽皆诛绝,因为此乃袁绍族叔。随后又下令百官即日迁都,限日便行。李儒又道:“如今钱粮缺少,洛阳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