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偷袭阳安关(一)
无忧。右(大)将军阎宇留罗宪镇守巴东,接连吴国,自率精兵万余人救援成都,现屯兵于郪县,拱卫剑阁侧翼。末将来时接到斥候探报,吴主孙休已遣老将丁奉督兵攻打寿春,以为我军救应。魏军虽然夺取了南郑和阳安关,但黄金和汉城、乐城诸围却始终屹立不倒,此为钟会之芒刺也。”

  “再者,汉中至蜀地道路崎岖,山高水险,魏军粮草虽然充足但数百里转运极其不便,且山地之间不适合大部队作战,钟会兵虽多,却不足忧也。因此,末将以为,眼下当务之急,乃是将魏军赶出汉中,万不可容钟会在汉中站稳脚跟,否则纵虎归山,遗祸无穷,到时再想夺取汉中,必将多耗钱粮军马,得不偿失矣!末将冒昧揣度,大将军原本有意奔袭阳安关,但又担心钟会察觉我军动向,无法做到万全而已!”

  姜维有些不可置信地盯着关彝,没想到他竟然完全猜到了自己的心思。

  五年前,姜维虽然就汉中的防御提出诸围皆敛兵聚谷,诱敌深入,坚壁清野,以求大利的策略,但此一时彼一时,魏军三路伐蜀,蒋舒的投降完全打乱了既定的计划,让钟会不费吹灰之力便得到了阳安关天险,同时获得了汉军囤积在关内的三十万石粮草,也就是说原本让魏军最为头疼的粮草运输问题因为攻取阳安关而得到了根本上的解决。

  因此,就眼下情势而言,指望魏军因为粮草匮乏而退兵显然是不现实的。诚然,若让钟会全师返回汉中,再与之争夺势必耗时费力,更何况这段时间和钟会在剑阁鏖战,观其用兵调度,进退有法,军容整肃,深知他亦是一时人杰,两人交手胜败如何委实难料。

  当年,昭烈皇帝夺取汉中时便是与曹魏相持了将近两年之久方才最后取胜。因此他心里的确更倾向于偷袭阳安关,一旦毁掉了魏军的粮草辎重,钟会纵有天大的本事也只有退兵,届时汉中便可不战而定。

  但数百里奔袭阳安关,关键在于一个奇字,即是说偷袭的兵马不能太多,否则便很容易被魏军的斥候发现。同时,奔袭阳安关的人马须得都是百里挑一的悍勇之士,否则纵然能够避开魏军的斥候,也不一定能够拿下阳安关,毕竟阳安关乃魏军屯粮的紧要之地,钟会必然会重兵布防。

  最后,领军之人须得是有大局观和审时度势的智勇之辈。三者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虽然谋划上看似容易,但谁都知道真正执行起来却绝非易事。

  “敬之既然深知我心,必能当此重任。不知可愿走此一遭?”姜维试探着问道,关彝虽然能猜到自己的心思,但言语之间可比不得战场上真刀真枪的搏杀,此次偷袭阳安关,稍有疏忽让魏军察觉的话,便是自陷于死地,几乎没有生还的可能。

  “大将军既有所命,末将焉敢不从!”关彝慨然而起,他心里清楚,此行如果成功,他将是收复汉中的第一功臣,非但让姜维、张翼等人刮目相看,便是他的军旅生涯从此以后也必将倍加光明。

  “需要多少人马?”姜维暗赞一声,受关彝豪气感染,语气中也多了几分期望。

  “只需本部五百部曲足矣!”

  张翼、廖化和董厥等人面面相觑,看样子都是被吓了一跳,便是姜维也觉得关彝有些托大。一众老将哪里知道,关彝手下五百血卫个个均能以一当百,数百里偷袭阳安关对于别人来说可能有难度,但对于关彝费尽心力精心训练出来的血卫而言,却并非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廖化与关家情谊匪浅,皱眉道:“阳安关乃魏军屯粮之所,钟会必然留有重兵驻守,五百人马如何能够成功?”

  “廖老将军所言不错,须知军中无戏言,敬之万万不可轻敌。”张翼只当关彝是年少轻狂,心中虽然不以为然,但却又不忍看他送命,因此也适时出言劝阻。

  “兵不贵多而在于精。昔日魏将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