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鼎盛之始
; 但李钊不同,李钊虽然家世一般,但毕竟背靠着信国公府好乘凉,完全没必要彻夜苦读,将自己弄出一身毛病来。

  “我只是见比学生年级还小的孩子都能做的的功课,弟子却做不出来,心中有些不甘罢了。”李钊对陈轶实话实说。

  往日里他在家中由先生教着读书,除了兄长完全没有参考之人,所以也不知道自己功课究竟差到什么地步。他兄长读书虽强,但他也经常用“他比我大呢”的想法来安慰自己,待到了行知书院,才知道像他这般十二岁了连论语都不会背的都是寒门家的子弟,像他这样家中还有几个钱的,都不会这么差劲。

  “吾生有涯,而学无涯。日子还长,你看那些人年纪比你小,有些发蒙却比你早得多。远的不说,你的堂弟李铭,他的功课就不比你堂兄李锐差,若是都按你这样人人攀比,你堂兄当年岂不是要把自己逼死?”陈轶好笑地摇了摇头。“等药来了,你喝上一碗,睡一觉,等家人来接吧。”

  李钊皱起小脸,他最怕喝药了。

  苏先生明明说的是“勤能补拙”,怎么到了院长这里说法完全不一样呢?

  李钊昏昏蒙蒙的睡在榻上,听见陈轶嘴里念叨着什么诗。

  “一百馒头一百僧,

  大僧三个更无争。

  小僧三个分一个,

  大小和尚各几丁?”

  陈轶正在读的是一位算学大师出的题目。他几次请他出山教导学生算学,都被他拒绝了。这位大师教导学生从来不看出身,许多有名的账房先生都是出自他的门下。但他脾气也古怪,你上门来学可以,叫我出去亲自教就是不行。

  陈轶的行知书院讲究“学以致用”,他的学生以寒门学子为多,读书不为考功名,只为能够在定个契约时不被人骗,官府张榜的时候能够看得懂。算学对于寒门子弟的作用更是一望便知,小到当个学徒,大到考官府的“算科”去做个小吏,都是极有用的。

  只是他算学也不太行,这位算学大师出了十道题,他竟只解出三道来。

  李钊闭着眼睛听着陈院长一直念叨一直念叨,忍不住开了口:“院长,别念了,大和尚二十五人,小和尚七十五人。”

  是他叫他好好休息的,结果自己却在念咒!

  “咦?为何大和尚二十五人,小和尚七十五人?”陈轶又看了遍题。一百个和尚分一百个馒头,大和尚一人三个,小和尚三人一个,大小和尚多少个。

  “置僧一百为实,以三和一得四为一组除之,得大僧二十五个。”

  李钊发现大人们算这些东西都好复杂,哪里需要一个个算啊,三个小和尚一个大和尚一组分四个馒头,一百个馒头二十五组,里面二十五个大和尚一去掉,不就是七十五个小和尚了吗?

  就连他祖母教他的“代数”,都有些太过复杂了,其实可以更简单的。

  陈轶张大了嘴,听着陈轶随口解释着为何如此计算。

  这还是他发着高烧脑子不清楚,若是清楚呢?

  李家什么时候出了这么一个“神童”?!

  “李钊。”陈轶神色复杂地说,“等你稍微好些了,我带你去找一位先生。”

  “什么先生?我们中二班不是有苏先生和周先生了吗?”

  “是一位很了不起的先生,先生带你去见一见他,说不定他就愿意来给你的同门上课了。”陈轶觉得自己从李家捞出了一个宝贝来,“他是陛下的太傅,原先的户部尚书,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