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悟道心法
  1992年春,在西安召开了“老子思想研讨会”。wwwwcom王力平老师在会上发表了论文《初论老子之道与世界观》。此论文编入《老子与中华文明》一书,1993年10月由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该文2009年由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年第6期发表。

  一、原文

  初论老子之道与世界观

  (一)

  老子是世界极少的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哲学家之一,关于老子哲学的研究,国内外甚为重视,成果累累。国际一些著名的思想家认为,古老的东方文化和现代科学互相补充,具有优美的平行性。有很多科学家、哲学家、社会有志之士正叩击着这古老东方文化的大门,从中寻求开启宇宙的钥匙,挖掘智慧的宝藏。可在国内,特别是在科技界,关于老子学说的研究,相对说来,反不如国外那样高度重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不正常的现象。对我国固有的古老的东方文化的研究,应当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义务。

  老子所著《五千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最有智慧的学说。老子是最先发现“道”的人。他提出“道”这个概念,作为自己的哲学体系的核心。在世界哲学史上,很少有人能达到老子的境界。许多著名思想家到现象界就止步了,只知道相对而不能了解绝对。老子则用他特有的智慧不怕艰难向高峰攀升,最终达到了宇宙的本体——“道”。

  (二)

  老子的道是什么?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又说:“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曰大”。可见老子之“道”是不可以用言语和文字来表达的,道不可名,不可说。

  老子发现“道”最大的功劳,在于他超出天地万物之外,抽象出一个道。这个道的性质是无声无象,无形无质,既不受任何具体事物束缚而独立存在,又周行天地万物之中,生于天地万物之先,复统御天地万物始终。道不可言,然而为了能对它有所理解,又不能不对它加以描述。我们怎样去描述这个道呢?我们把“道”分成三层四种状态。

  我们就宇宙形质而论,分为三类或三层、四种状态:

  “无形无质”

  “无形无质”为上层即最高层次,最高状态,老子称:“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道德经》第十四章)

  老子这一章里对“道”的描述,我们称为“无形无质”。对此可作如下引申的理解:

  1.人们用感觉器官和各种方法没有发现的、而在这个世界中固有的物质和境界。

  2.一种由物质转变为非物质与无物质的能力和能量。如:自从发明了原子能,事实证明了物质可以转变为非物质的能,那么,我们设想,能不能由能力、能量转变为物质呢?能不能用日光(日光是能力)造成物质,能不能用地球、月球、日球的自转、公转、位能来造成物质呢?

  3.一种思维、精神所创立的境界。

  4.宇宙的空的空间,无用而有用之地。宇宙和物质中的空的空间,是大有可为之地。

  “有形无质”与“有质无形”

  “有形无质”与“有质无形”同在中层。这种存在状态有阴阳的区别。老子称:“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