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两败俱伤
�,其实是有原因的。

  红夷大炮虽然在射程和杀伤半径上都远高于佛郎机炮,但是它也有几个致命的弱点。第一,体积和重量使它显得过于笨重,不便于机动作战;第二,也是最关键的一点,那就是红夷大炮的发射速度——非常地慢。

  这种前装式火炮是没有办法提高射速的,因为每发射一次之后,必须用水灌入炮膛,熄灭火星,并以干布绑在木棒上伸入炮膛去擦干,然后才能填入火药、助燃物,再装进炮弹,如此方可再次点放。这一套动作相当地繁琐,其中,还不包括修正炮位的时间。

  用于野战的时候,由于鞑子的骑兵运动速度极快,而红夷大炮自身又有一定的仰角,往往是刚刚发射一遍,骑兵便已冲过了它的射击范围,这时大炮便全无用武之地了。而一旦交战形势发生逆转,这些笨拙的家伙要想迅速转移,则更是难上加难了。

  红夷大炮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它更多的是利于攻城,而拙于野战。至于用于守城,十门红夷大炮的实际威力,或许还不及两门佛朗机炮更有杀伤效果。

  于是,在眼前的形势下,只要鞑子骑兵不攻到近前,明军便只好在墙头被动挨打了。

  可是,在地上趴了好一阵子的士兵们,却是没有再听到开炮的声音。而度过了最初的紧张阶段后,士兵们已是渐渐平静下来,便站起身来,隔着垛口向远处张望。

  便在这时,第二轮炮火再次袭来。而这一次,炮弹的落点偏离得更加厉害,竟是只有一发炮弹打中了墙根,而士兵们对城墙的颤动也已经习惯,便干脆大大咧咧地站在城头,指着鞑子的方向大声地嘲笑起来。

  鞑子的准头,也太逊了吧!

  第三次,鞑子调整炮位的时间更长,而且似乎更加没有信心,连发射的时间也是参差不齐。第三轮炮火过后,又有两枚炮弹击中了城墙,另有一枚则落在了城内的一座房屋上。那房屋摇晃了一阵,便轰然倒塌。

  不知为何,虽然连续三轮炮火都奏效不大,但鞑子却显得极有耐心,仍是有条不紊地擦拭、填药、装弹、发射……看那样子,分明是将此刻当作了一次实弹演习,其威慑的意义显然要大于实际的破坏。

  十几轮炮火过后,鞑子的射击精度也越来越高,几乎每一次都有半数以上的炮弹可以命中目标,城墙上被打出了几个大洞,城楼也多处受到损毁,士兵们则有近百人被飞溅的碎石所伤害。

  也就在这个时候,不知是炮弹用罄还是担心误伤,鞑子的炮火攻势却忽然停歇了下来。紧接着,便有一阵低沉的号角声响起,鞑子的骑兵也随之如潮水一般涌了上来。

  这段短短的路程,以骑兵的冲锋速度,用不了十分钟便可冲到城墙下面。而在这期间,城墙上明军的大小火炮终于发出了怒吼,炮弹所落之处,伴着一片混合着泥土的火焰,便会有一大片鞑子的骑兵被炸得血肉横飞。

  但是,这些训练有素的鞑子骑兵却是丝毫不慢,转眼间,前锋已是冲到了只有几百米的范围内。这里是大炮的盲点,却是火枪和弓箭发挥作用的最佳距离。

  只见那城墙之上,箭如雨下,弹如飞蝗,疾风骤雨一般向鞑子倾泻而去。

  在付出了数百人的伤亡后,鞑子已攻到了距离城墙百米之内。这时,他们便只用双腿控马,手持弓弩和火枪开始向城头还击。

  还有一些骑兵,则拿着一个个链球样的东西在手中旋转,接着把手一松,那些链球便以一道道抛物线直向城头飞去,所到之处,爆炸声响起,便有不少的明军士兵倒在了血泊之中。

  一场异常惨烈的攻防战便就此展开。

  事实上,鞑子的进攻极有章法,一拨�